Vibe Coding 之後?_

2025.5.7

在 AI 浪潮之下,軟體工程師該何去何從呢?
甚至大家都在擔心的問題,工程師會失業嗎?

以下是我的看法。

就拿攝影來比喻好了,電視台剛興起時,一般人要學習攝影或者剪輯都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,
如果不是科班出身,很難在這個行業立足下去。
但是後來,攝影器材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甚至出現攝影一條街,各式各樣的器材反而不知從何下手,
入手門檻大大降低,而後手機攝影的功能大大提升,人人都可以攝影,人人都可以做這件事情。
但它只是降低門檻,如果真的要從事攝影這個行業,還是必須要不斷地練習,吸收經驗,累積作品,
而且這個行業的需求並沒有消失。

但問題就出現在,你要如何脫穎而出,如果全世界每個人,都有徠卡相機,要如何萬中選一,才是應該要思考的問題。

這個世界的轉變不是只有出現在 AI 上。

部落格興起,人人都可以寫文章,但是有人人都可以出書當作家嗎?
影音平台興起,人人都可以開電視台,但是要浮上檯面有很容易嗎?
空拍機興起,人人都可以飛空拍,但是人人都是齊柏林嗎?

不管是哪一種行業的轉變,這個世界依舊是 82 法則。

所以這個問題,有 2 個人,手上都有空拍機,也都會使用,你會選那一個人幫你空拍?
一定是看誰的經驗最多,誰的作品最好,誰的技術最高超,或者誰 CP 值最高。

反觀我們在軟體行業之下,AI 的高速發展,大幅降低軟體開發,
說真的,每個月付 20 美金,打開 Cursor AI,開始嘴砲寫 code,這有什麼難的?
就跟前面的例子一樣,它真的不難,打開遙控器,開啟 App,按下起飛,空拍機就會飛上去了。

差別就在於你要拿這個工具做什麼?
工具到處都有,手機拍片、空拍機拍片、AI寫code,但我到底用了這個工具做了什麼事情?
這才是應該要好好思考的。

一樣的問題,有 2 個人,都會用 AI 寫 code 開發軟體,你會選那一個人幫你開發?

這個問題,我的答案是:經驗。

經驗才是造就這個世界的差異化,我有 2 天用 AI 的經驗,跟我有 100 天用 AI 的經驗,這個差別顯而易見。
但有了經驗還不夠。

累積經驗之後,就必須要開始累積作品集,經驗夠多,你就會知道應該可以做些什麼,然後從經驗與作品當中,
找到自己的特色,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好好面對的思路。

所以結論,與其思考職業會不會消失,不如好好過這三關,經驗 -> 作品 -> 特色,然後找出自己的定位吧。

自從有了 Vision Pro 之後,我開始用它來學鋼琴,
但如果以後有人出一套飛機模擬器在 Vision Pro 可以學開飛機之後,我都不會意外了。
但是人人都是機師?還差得遠了。

你會 vibe coding,就會寫 code 了?還差得遠了。